四川農業大學5月5日訊:高鹽染料廢水資源化處理是實現印染行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疏松納濾技術因其低壓操作、高滲透量、高染料/鹽選擇性截留特性,在印染廢水染料/鹽選擇分離處理領域備受青睞。
仿生涂層法制備疏松納濾膜是常用的制膜手段,但其一元/二元仿生涂層體系存在“滲透性-選擇性”極限,很難同步實現滲透量和選擇性的雙贏。針對該問題,環境學院何勁松副教授在二元仿生(小分子多酚)涂層體系中引入過渡金屬Fe3+,利用過渡金屬與沒食子酸(PG)和聚乙烯亞胺(PEI)的配位作用來調控PG與PEI形成的共價聚合物,從而達到疏松納濾膜選擇層分子水平的調控與優化。研究結果表明:Fe3+的添加能夠有效調控疏松納濾膜選擇層的厚度及孔結構,制備所得的疏松納濾膜水通量可達141 LMH·bar-1,剛果紅(CR)和阿利新藍(ALBL)的截留率分別達99.5%和99.7%,對于氯化鈉(NaCl)和硫酸鈉(Na2SO4)的透過率分別為98.8%和97.3%,且膜材料具有運行穩定性和良好的抗污染性能。本研究為利用小分子多酚制備高性能疏松納濾膜及其印染廢水分離提供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
研究成果“Ultra-Highly permeable loos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containing PG/PEI/ Fe3+ternary coating for efficient dye/salt separation”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中科院1區TOP,IF= 7.312)上。論文以四川農業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何勁松副教授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碩士研究生王燕為第二作者。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seppur.2022.121020